- A+
7月20日下午6时,郑州地铁5号线因为雨水倒灌导致约500人被困,最后死难者有14人,令人非常痛心。
很多人都很关心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严重的伤亡事故。当然,准确权威的结论要等待国家调查组的报告,在此之前,我特意请教了轨道交通的专业人士(非郑州地铁利益相关),下面谈谈我的思考。
1 基础设施建设标准
郑州地铁事故之后,网上出现一篇《被洪水吹破的牛皮》的文章成为百万级的爆款,但是这篇文章基本逻辑就错漏百出,不客气的说,这篇文章就是想骂郑州地铁与城市管理者也没骂到点子上。
在这篇文章里,主要观点就是郑州市政府花了重金来建设海绵城市与智慧城市,前期媒体报道各种吹嘘海绵城市对雨水的处理如何如何先进,以及城市数字化管理如何如何了得,但是一场洪水,就把这些牛皮全冲破了!出现各种人员伤亡事故等等。
有意思的是,这篇文章的主要观点与外媒报道郑州暴雨灾害时的观点都如出一辙——都是质疑我们基础设施建造标准太低导致了这场灾难。
纽约时报中文网报道
外媒是啥居心我们姑且不论,这里简单普及一个常识。
任何基础设施建造都有相应的标准,这个标准是按照历史大数据再预留一定的富余量而制定的。换句话说,任何基础设施建造标准都不可能按照极端情况去设定。
郑州郑东新区夜景
以纽约时报所在的美国为例,911事件中两架客机撞塌了世贸大厦,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指责,世贸大厦建造强度不够才导致了这场死亡3000多人的悲剧呢?同样,在911事件之后,美国佬也没有把摩天大厦的建造标准设置为飞机都撞不塌的程度。
郑州打造海绵城市其基础标准也只能按照郑州正常降雨量——最多再留点富余量来设计相应的雨水处理能力。
2020年郑州全年降雨量为681毫米,单日最大降雨量大概就是20毫米左右,所以郑州要打造海绵城市只能依据这个数据,大致单日能处理雨水30毫米左右。
历史上,郑州单日最大降雨量是1987年,单日最高峰是289毫米,单时最高峰是110毫米。郑州打造海绵城市不可能按照这个历史上最高降雨量来设计(如果真按照历史最高降雨量来建造排水措施,那么不但成本翻几倍都打不住,而且未来可能毫无用处,造成巨大的浪费),事实上,郑州即使按照历史上最极端的天气来设计,这次极端天气来了也顶不住。
本次郑州单日最大降雨量超过500毫米,三日时间降水量达到720毫米,尤其是7月20日16时到17时,也就是地铁出事前1小时(注意这个时间),郑州降雨达到巅峰,每小时降雨量达到201.9毫米——相当于50个西湖水量在1小时内直接倒在郑州市内。
这样的降雨量什么“海绵”都顶不住!
所以,遇到极端天气时,我们不论是普通老百姓或者城市管理者都要特别小心,因为很多看起来很安全的设施搞不好就要出问题。
前年重庆某几日连降暴雨,一个低洼处的隧道很快就形成一人高的积水,一辆出租车还是如同往常一样没减速就下穿隧道,结果就一头扎进积水里,出租车司机反应快跑出来了,后排座位上一对母女遇难。
2 两个重大问题
下面我们来分析两个被外界广泛质疑的重大问题:
——在气象部门连续发出红色预警的情况下,郑州方面为什么不及时停工停课?
——在极端暴雨来临之后,地铁5号线为什么不停运?
我们首先来谈谈第一个问题:为什么不停工停课?
说实话,对于任何城市管理者而言,要作出停工停课的决策是非常艰难的,因为这意味着要付出巨大的经济损失,其影响力差不多可以与封城相比。
郑州气象部门在7月19日发出的红色预警,也只是预测未来可能出现单日100毫米以上的特大降雨。这样规模的降雨量当然会对城市运营产生不利的影响,但是,为此却要下全市停工停产的决心还是很难。
结果没想到7月20日降雨不是100毫米,而是500毫米!其中下午16时、17时两个小时降雨量竟然高到每小时200毫米!如此极端的气候是谁也没预计到的。
这里多啰嗦几句,人类在面临极端情况时很难做到面面俱到毫无瑕疵。去年武汉首先爆发新冠疫情,当时因为前期武汉处理疫情不当受到全国舆论铺天盖地的指责。
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看,我们当然可以认为武汉1月23日封城是迟来的决策,如果封城时间提前到1月初,那么损失就会小得多。
为此湖北方面有上千名官员被追责,省市一把手都被撤职查办。但是几个月后,等到欧美国家也爆发疫情,我们才发现,湖北这票应对疫情不利的官员——好吧,我们认为是差等生的表现都要碾压欧美发达国家官员。
本次郑州暴雨也是如此,如果早知道7月20日降雨会达到500毫米,那么谁都可以作出停工停课的决策,但是气象部门给出的预测数据只是100毫米以上!谁也没想到这个“以上”竟然会翻5倍!
我们反过来想,如果7月20日,郑州降雨量只有100毫米,有关领导却提前作出强行让郑州所有单位停工停产的决定,那么,郑州市政府未来将面临多少责难?光是唾沫星子就能把市政府的盖子给掀了!
对比一下,我们平时家里有点事上班时要请个假提前下班,有些老板都是一副心不甘情不愿的肉痛模样,如果因为政府强行命令企业停工停产造成巨大的损失——这口怨气有多大简直不问可知!
恰恰7月20日郑州就遇到千年难遇的暴雨,在7月20日下午16—17时,来了一波单时降雨量达到200毫米的暴雨,恰恰这个时候正临近下班,城市管理者又面临着空前的城市通勤压力!
几方面因素阴差阳错凑到了一起,我也只能深深的叹息。
下面我们来分析第二个问题,在极端暴雨来临之后,地铁5号线为什么不停运?
首先地铁内是有抽水系统的,日常的渗漏和雨水倒灌,通过地铁内的水泵很快就可以排放至市政管道中,不会影响车辆正常行驶,但7月20日的暴雨无论是从密度还是流量显然超过了地铁内已有排水系统的承受能力。
不但地铁有排水系统,而且在运营的路段还有挡水墙来防止雨水渗透与倒灌,但是由于北方地区一般降雨量不大,所以挡水墙一般都是用挡水板拼装上去,并非一体化结构,只有在南方一些多雨城市地铁挡水墙才会是钢筋水泥结构。
那么,在郑州遇到特大暴雨袭击之后,郑州地铁方面采取了相应的应急措施了吗?
郑州地铁还真采取了应急措施。
7月20日上午9时郑州地铁官方微博发布了一则名为《郑州地铁启动应急机制,全力保障市民乘车安全出行》的文章,文章表示:
郑州地铁第一时间启动防汛应急预案、恶劣气象应急预案,组织客运、车辆、供建等应急抢险队伍驻守车站和相关安全关键点,并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加大对车站内外的巡视力度。
线网各车站配备充足的沙袋、防水膨胀袋、防淹挡板、移动排水泵等专用防汛物资和器具,全力做好应对暴雨天气的各项准备工作。
大家注意这段描述——“并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加大对车站内外的巡视力度”!
郑州地铁应该很清楚,地铁的挡水墙其实就是挡水板,一旦遇到极端的暴雨天气,并不结实的挡水板是有可能坍塌的。
所以,按照地铁运营中的安全条例规定,对于地铁的挡水墙平时都应该有专人监守,即使是隧道副线中的挡水墙也要通过视频等信息源工具对突发情况进行监控。
郑州地铁启动的应急预案还特别强调,“并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加大对车站内外的巡视力度”,但是这一次偏偏就没监控到沙口路站C口的挡水墙崩塌!
如果这次没有出现人员伤亡事故,郑州地铁这点疏漏也许大家都能理解,毕竟是突发的极端天气,手忙脚乱之下出点纰漏很正常,但是地铁5号线事故死了14个人,所以,郑州地铁方面安全监管的责任就跑不掉!
那么,在7月20日下午16—17时遇到极端暴雨之后,郑州地铁5号线为什么不停运?
给大家一组数据。
7月20日下午14:30分,郑州公交系统的电车全部停运;
下午17点,地面公交系统基本全部停运,地铁1、2号线也停运;
郑州地铁5号线是郑州地铁通勤线路最长(全城唯一环线地铁线路),运载客流最大的线路。在7月20日下午17点,实际就是郑州唯一的公共通勤工具。如果这条地铁线路停运,意味着整个郑州市全部公交系统停摆,由于地面积水很深,大部分私家车也无法行驶。
也就是说,7月20日下午17时地铁5号线是郑州市民下班(放学)回家以及市民紧急通勤需求(比较患急病要去医院)的唯一希望,一旦停运影响巨大!
郑州地铁5号线
据传(消息未经证实,一切以最后官方公布的调查报告为准),郑州地铁运营公司7月20日下午15时就打报告给交委与应急管理局希望紧急停运所有地铁线路,但是有关方面犹豫了3小时,我估计就是抱着侥幸心理希望地铁再能撑一下,然后就出事了。
如果本次没有地铁5号线死难事故,有关方面就是顶着巨大压力保障了郑州市民唯一通勤希望的英雄,但是出了事,就啥也不是,而且注定将有大批官员为此而被追责。
3 丑陋的双标
最后说说西方媒体丑陋的双标。
7月15日德国遭遇多年罕见的暴雨,单日最大降雨量为154毫米,单时最大降雨量为20毫米,就这样也造成180人死亡,766人受伤,另外还有150人失踪,死亡失踪人数合计330人,好吧,西方媒体把这个归咎于天灾。
德国水灾
而本次郑州暴雨,单日最大降雨量为552毫米,单时最大降雨量为201.9毫米——单日最大降雨量是德国的近4倍,单时最大降雨量是德国的10倍,截止到7月24日整个河南省总共58人遇难,5人失踪——死亡失踪人数总计63人。
河南是德国暴雨灾害伤亡的20%,就这样,被西方媒体评论为人祸!
不仅如此BBC还大肆造谣,声称大批乘客被扔在地铁站台上等死,然后国内公知恨国党一拥而上,造谣政府不关闭京广隧道,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
实际上郑州方面在7月20日下午16时(极端暴雨来临之前)关闭了京广隧道,只有少数车辆在关闭前进入京广隧道,最后遇难人数在10人以下。
现在舆论几乎就是新冠疫情在武汉爆发之后的翻版。西方媒体拼命造谣,各种指责这是人祸,国内公知恨国党里应外合,指责郑州方面准备严重不足,导致巨大的人员伤亡。
据我了解,有关方面在暴雨之前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事先迁移了很多人口,疏通排查排水系统等等。如果没有这些准备工作,本次郑州极端暴雨伤亡的人数会更多。
4 敬畏自然
还是那句话,人类要敬畏自然,在远超预期的灾难面前,任何准备工作都不可能百分百的完美,而哪怕只做到99%,一个千万人口的城市,也难免出现几十人的伤亡,虽然很痛心,但是也没有过于必要苛责。
- 今日头条“首发激励”功能是鸡贼更是鸡肋!
- 关于斯大林的读书笔记与再反思(二十六)“大平反”的逻辑问题
- “大汉丞相”被封,为民发声的人一个个走了
- 关于斯大林的读书笔记与再反思(二十四)大清洗与南北战争
- 关于斯大林的读书笔记与再反思(二十三)大清洗的真相
- 关于斯大林的读书笔记与再反思(二十二)“大清洗”的导火索(2)图哈切夫斯基案
- 上帝选中特朗普:他与拜登谁有利于我们中国发展!
- 律师揭露油罐车事件背后阴谋:新京报这次立大功了!
- 特朗普被刺杀
- 关于斯大林的读书笔记与再反思(二十一)“大清洗”的导火索(1)西班牙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