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吴军在腾讯挂着较高的title,很少去公司,干活和成绩都非常少,相当一部分精力都花在旅游、写书、思考如何包装自己身上。
还有人说他在腾讯烧了很多钱,买了很多服务器,但啥成绩都没有,技术框架也乱来,把腾讯搜搜原有团队给破坏了,导致团队士气一落千丈。
搜狗网页搜索效果前负责人郭昂说:“吴军做的搜搜的新架构在新版新闻搜索中进行试水,但之后迟迟未能应用于大搜索,直到吴军离开,仍然没有成功上线。” 他的老领导刘炽平不点名批评他“不专注,投入度不够,没有把时间砸在工作上”。基因论本身就有问题,自己做得狗屎一样,留下一堆烂摊子跑了,不找自己的原因,最后一个“没有做搜索的基因”,为自己开罪。现在又出来说没有做to B的基因,(腾讯)开始做游戏的时候也进展得不怎么样,怎么不说没有做游戏的基因?不光是喷腾讯,吴军在采访里还说: “谷歌是一家颇为平庸的公司……谷歌之所以发展不行,跟CEO的平庸有很大的关系。”
1
第一代:“样板”余秋雨
1991年7月,余秋雨递交了第23次辞呈,辞去了上海戏剧学院院长的职务,孤身一人从西北高原开始,考察中国文化的重要遗址。2
第二代:
于丹,你真的“无辜”吗?
1997年,一个24岁、胖乎乎的小伙子从北京广播学院毕业,来到北师大教书。 系主任刚一见到他,就给他布置了一个任务:看你傻大黑粗的,反正暑假你也没正式入职呢,咱们系有个女老师骨折了,你就每天背她上下班吧。 小伙子点点头说:好嘞。 他的名字叫罗振宇,多年以后成为脱口秀《罗辑思维》的主讲人,得到App创始人、知识付费行业开山者之一。 而他背上的那个女老师,名叫于丹。子贡问政,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
孔子的回答是三点:足食、足兵、民信。
孔子补充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对于“民无信不立”,于丹的解释是:最可怕的是国民对这个国家失去信仰以后的崩溃和涣散。 事实上,“民信”不是指“百姓的信仰”,而是“国家取信于民”,主体是“国家”,不是“百姓”。 “民无信不立”的含义是:如果老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么国家就不能存在了。(中华书局版《论语》释义) 取信于民是治国理政的基础之一,而信仰显然是更高的要求。 再比如孔子说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于丹说:“义”就是“宜”——君子走的始终是一条适宜的正路。 但这句话的正解是:“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于丹用其他典籍中的释义,过度解读了这里“义”的含义。 类似的“曲解”和误读,被十博士和其他专业学者挑出来几十上百处。 这成了于丹坠落的“第一板斧”。3
第三代:
陈果,一堂上了7000万次的“思修大课”
2012年3月2号,佳能在上海举行春季发布会,发布了一款全新的单反相机——佳能5D Mark III。无论是个人,还是公司、大学,“基因”早就把一切都安排好了。找聪明女生的好处有很多,从优生学上考虑,母亲的智力水平对孩子的智力影响比父亲更大。如果大家希望孩子比较聪明,最好找个聪明的女生。
在中国,北大和清华的地位在接下来的50年都很难撼动。
今天的人并不用太担心物质的匮乏,如果我们能够在每天出门时想到“责任”“荣誉”“从容”“优雅”“镇定”这10个字,就能过得比18世纪的贵族更好。你看看上面这段话,像不像那谁说的?
无知源于知识的匮乏,即弱于“智”。
爱像一束光,照亮一切阴霾。
我们大可以活成我们自己,活得更本色一点、更真实一些,反正还是会有人喜欢你、有人不喜欢你。但至少你会更喜欢你自己。这才像“自爱”,不是吗?
有人说有两个陈果,一个是大学课堂里的陈果,一个是朋友圈里的陈果,但其实这俩是一个水平。 连于丹式“引经据典”都免了,鸡汤直接端上来。真正的正能量是什么呢?那就是你活成了一个光源,你把自己活成了一束光。
你不需要刻意跟别人说什么,当你活成一束光的时候,他要是接近你,就是接近光。
如果我们看看当前社会大众趋之若鹜的种种风尚:人们一掷千金、购买昂贵的健身卡来强健自己的体质,参加五花八门的舞蹈课、瑜伽班来塑造自己的形体,用护肤品、去美容院来保养自己的面容,报名各种各样的情商课、国学班来提升自己的气质、培养自己的仪表风度,就足以见得大家其实在不知不觉中,已然发自内心将“修身养性”作为了一种值得追求的“成功”。在陈果眼里,什么是“成熟的幸福”?
不知道于丹看了陈果的书,是会“拈花一笑”,还是“恨得牙根直痒”? 当文化网红脚踩“恨天高”,涂上鲜艳的“口红”,她们甚至可以撕掉知识的伪装,直接来一场“思想道德修养”的“马杀鸡”。成熟的开心,接近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从容淡定。
对于成熟者,
有糖吃挺开心,吃不到糖也不难过;
赢了人家挺开心,输了也不难过;
美味佳肴不拒绝,粗茶淡饭不计较;
得意之时不显摆,失意之时不抱怨。
就像一位禅师所说:“幸福不在于得到多少,而在于计较多少,计较得越少越幸福。”
最高的成功,莫过于内心的幸福。
当世界不值得尊敬的时候,至少我们还可以尊敬自己。
“公共越多,智识越少。”
它让我想起多年以前,一句颇为讽刺的预言。 作家、主持人梁文道在电视上放话:“假以时日,韩寒会是当今的鲁迅。” 中国人如今实在是不知道,我们还能不能活着看到第二个鲁迅。 我们呼唤一个公共知识分子的黄金时代,我们呼唤真正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再次在中华大地上回响。 就像2100年前,司马迁在《史记》里写下的那样: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乌鸦校尉整理编辑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乌鸦校尉(ID:CaptainWuya)
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
分享给朋友或朋友圈请随意
参考资料:
乱翻书:《吴军的公司基因论极其肤浅可笑》《吴军又点评腾讯了,刘炽平是怎么评价他的?》
黑奇士:《网红吴博士的腾讯往事》
虎嗅网:《吴军点评腾讯没有to B基因怎么了》
《人物》:《余秋雨:一切追求都已经追求过了,一切目标都已经失去了》
朱大可:《抹着文化口红游荡文坛》
徐晋如、杨昊鸥:《解“毒”于丹》
李悦:《批评于丹》
钱理群:《解读“于丹现象”》
《十三邀》:《许知远对话罗振宇》
吴军:《见识》《态度》《浪潮之巅》
陈果:《好的孤独》《好的爱情》
[美] 苏珊·雅各比:《反智时代》
[美] 理查德·A.波斯纳:《公共知识分子——衰落之研究》
[美] 爱德华·W.萨义德:《知识分子论》
许纪霖:《公共性与公共知识分子》
葛兆光:《现在有些公共知识分子太公共了》
黄万盛:《知识分子困境与公共性危机》
张晓芳:《论当代中国公共知识分子的伦理精神》
*注释:一千个唯唯诺诺之人,不如一名诤谏之士可贵。(来源:乌鸦校尉)
- 今日头条“首发激励”功能是鸡贼更是鸡肋!
- 关于斯大林的读书笔记与再反思(二十六)“大平反”的逻辑问题
- “大汉丞相”被封,为民发声的人一个个走了
- 关于斯大林的读书笔记与再反思(二十四)大清洗与南北战争
- 关于斯大林的读书笔记与再反思(二十三)大清洗的真相
- 关于斯大林的读书笔记与再反思(二十二)“大清洗”的导火索(2)图哈切夫斯基案
- 上帝选中特朗普:他与拜登谁有利于我们中国发展!
- 律师揭露油罐车事件背后阴谋:新京报这次立大功了!
- 特朗普被刺杀
- 关于斯大林的读书笔记与再反思(二十一)“大清洗”的导火索(1)西班牙内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