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有多吓人看长安十二时辰评价不过瘾快读此文了解盛唐悲剧之源!

  • A+
所属分类:古代真史

 这段时间《长安十二时辰》正在热映,不少小伙伴后台发消息,让博主讲下,那么辉煌牛逼的大唐,怎么做到在巅峰时期如秋叶般迅速滑落,从此一蹶不振。

 

正常事情都有个过程嘛,无论是个人,公司,亦或者帝国,崛起比较慢,有个巅峰,慢慢滑落,这才是正常轨迹,唐朝这种实在是太奇葩,以至于没法接受。

 

所以我们今天谈下这个话题,说清楚了,大家自然就明白了。

 

当然了,我们这个号不会简单地说是因为李隆基越老越无耻,跟儿媳搞破鞋,重用奸臣杨国忠,也就是杨玉环他哥,杨国忠和安禄山的私人恩怨导致爆发安史之乱等等,这样的说法太廉价了,直接把王朝兴衰的原因归到了儿女情长和家长里短的各种琐事上,只要有点思辨能力,就会觉得什么地方怪怪的。

 

要说清楚这事,还要从李世民开始讲。

 

以往讲大唐的时候,大家习惯性地是以中原为本位,也就是当时世界以中原为中心在转,其实不是,在当时的亚洲,对后来影响几千年的几股势力已经全部到位,大家看看地图就知道了:

 

安史之乱有多吓人看长安十二时辰评价不过瘾快读此文了解盛唐悲剧之源!

 

唐朝建国的时候,头顶上就是后来纵横中亚的突厥人,西边就是信奉伊斯兰的阿拉伯帝国,也就是上图的那个“大食”,再往西就是罗马,还跟大唐有交往,整个唐朝近三百年,一直在和突厥,伊斯兰,波斯等互动。

 

有时候是在交流技术,比如当时中亚在冶铁方面有重要突破,传到中国的“镔铁”,据《剑桥中国史说就是“大马士革钢”,一直都是最好的兵器原料。此外也有文化上的互动,比如当时景教也跟着波斯人传入中国,一度在唐朝很兴旺,景教就是基督教的一支,你们能想象长安城里有基督教的教堂吗?要多朋克有多朋克。当然了,除了景教还有拜火教和伊思兰教,广州城当时到处都是波斯人和穆斯林,唐末黄巢屠广州一口气杀了12万阿拉伯、波斯以及各色外邦慕斯林。

 

当然除了文化和技术交流,最重要的交流就是战争,突厥被灭了好几次,唐朝跟穆斯林之间的战争一直打到安史之乱爆发才罢手,双方在西北边境上你来我往,这个过程中造纸术传入中亚,随后传入西方。而且唐朝多次跟东罗马联系,希望一起夹击阿拉伯帝国。

此外还有我们书中不咋提的粟特人。这伙人不得了,是那个时代的犹太人和明清的山西人以及传教士,善于做买卖,到处溜达,搞银行放贷业务,事实上“支票”这个词,就是起源于中亚粟特人平时放贷和搞金融汇票业务,唐朝内部这类人特别多。而且正是这伙人和波斯人带着黑人当牲口使,黑人到了唐朝,也就是昆仑奴,“昆仑”的意思就是“西方”的意思,如果看过《长安十二时辰》,自然是不陌生的。

说了这么多唐朝之外的东西,这种跟外族的交流和互动,一方面成就了大唐,另一方面也成了大唐的负担。

比如突厥人,唐朝跟突厥的关系可谓是“相爱相杀”,一方面突厥从来都是唐朝的心头大患,当初太原起兵,李渊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突厥人那里请示,突厥人派了一支突厥骑兵,沿途跟着唐军,说是要支持大唐革命事业,其实是在暗中观察。防止李唐异动。

李世民玄武门事变之后没多久,突厥骑兵突然南下,大军杀到长安城下,跟唐军隔着渭河对峙。从那以后,只要突厥内部发生分裂,或者草原发生饥荒,唐军铁骑几乎没有意外会越过长城突袭突厥大营,突厥在一次次打击中,一部分被迫向西,进入了穆斯林的地盘,后来信了穆斯林,改变了世界格局。另一部分归附中原,成为唐朝对外战争的大杀器。

而突厥汗国被打爆之后,突厥皇族归顺大唐的那部分,很多成了大唐名将,带着草原骑兵东征西讨,铁骑从东北高句丽踏到西域穆斯林汗国,比如比较著名的阿史那思摩,“阿史那”就是东突厥贵族的姓,这人是李靖突袭东突厥的时候带回来的,后来南征百战立下赫赫战功,最后跟着李世民东征高句丽的时候带领突厥骑兵冲锋,中箭阵亡。

此外还有另一个著名的阿史那,叫阿史那杜尔,李世民贞观时期他带着东突厥部落投奔大唐,后来在征讨高句丽和薛延陀战争中履历战功,并且在新疆对龟兹的战争中,他带领的东突厥骑兵又立大功,灭了龟兹,抢了铁矿,唐朝在西域的战争机器一个重要部件,兵工厂,彻底得到解决。

此外还有我们刚才提到的粟特人,粟特人作为经商民族,唐朝西域部队给养,很大一部分就是粟特人给解决的。这一点很像后来的大清,大清进攻新疆的部队给养就是山西晋商负责转运。唐朝中后期的领土是这样的,看一眼就知道给养是个大问题:

安史之乱有多吓人看长安十二时辰评价不过瘾快读此文了解盛唐悲剧之源!

上图的那个黑衣大食,也是阿拉伯帝国,而且唐朝和阿拉伯之间的发生过一次著名战役,由归附大唐的高句丽名将高仙芝带领西域联军和黑衣大食在怛罗斯展开了一场大战。怛罗斯在哪现在已经不知道了,大概估计应该是在现在哈撒克斯坦境内。

 

因为此前唐军统帅高仙芝在西域有背誓屠城行为,导致唐军的盟友心灰意冷,临阵倒戈,随后的大战中唐军战败,唐朝从那以后没有再能向西突破,而且4年后安史之乱爆发,西域边防军被调到了中原平叛,也就没有然后了。

 

不过怛罗斯之战远远没有大家现在说的那么重要,因为在那之前和在那之后唐朝和阿拉伯骆驼们打了好几仗,阿拉伯帝国似乎只赢了那么一仗,而且在怛罗斯战役中也只是折了西域兵团的一小部分,不然不等安禄山大反叛,阿拉伯人打到长安去了。

 

说了这么多,竟然还没开始我们今天的主题,大家肯定要问了,这些东西跟安史之乱有毛线关系?

 

其实大唐的这种模式,就为安史之乱埋下了种子。

 

唐朝有两支野战军,分别是大唐西域兵团和范阳兵团:

 

安史之乱有多吓人看长安十二时辰评价不过瘾快读此文了解盛唐悲剧之源!

 

因为唐朝的压力主要是来源于北方嘛,所以重点防范的也是北方,而我国地形比较奇特,北方全是山脉或者沙漠,没法走,只有俩通道,一个是河西走廊,也就是现在甘肃酒泉武威那一带;一个是辽西走廊,也就是现在出北京向东北,过锦州和山海关,到沈阳,就见到了东北人,不过唐朝那会儿东北还不是现在的活雷锋东北人,当时都是留个小辫,一言不合就砍人的奚契丹野人什么的。

 

于是就在这两个方向上形成了两个集团军群,每个军群下边都有几个藩镇。

 

当时统帅东北兵团的,就是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安禄山的爹是粟特人,妈是突厥人,后来他妈改嫁了一次,又嫁给了一个姓“安”的突厥人,安禄山就跟着信了“安”。他的小伙伴史思明的突厥名字是阿史那崒干,你听这名字,明显就是一个破落突厥贵族。

 

而且多说一句,那个“范阳”,就在现在北京附近,北京历来是北方游牧部落南下的一个大要塞,这也是为啥明粉们说“天子戍国门”,北京就是国门,也是边疆,明朝朱棣相当于把都城搬到边疆上去了。在唐朝,范阳军区差不多有20万边防军,占到唐帝国国防军的30%左右。

 

大唐西域兵团的领导叫哥舒翰,是一个叫“突骑施”的部落的人,这个突骑施正是西突厥的一个部落。

 

结合我们刚才提到的高仙芝是高句丽人,大家应该已经发现了,大唐在边疆上作战的,都是少数民族啊?!

 

是的,唐朝从太宗开始,就一直在玩以夷制夷,用北方战斗民族去稳定边疆,顺便开疆扩土,唐朝几乎每次战役,都是带着好几支部落骑兵在作战。而且在建国上百年里,一直在边疆吸收北方游牧部落,现在河北北方那一带,全是少数民族老百姓,边防军全是游牧部落的人,连军官们慢慢的也全部换上了突厥人和契丹人。西域就不用说了,更是这样。

所以河北那地方已经“胡化”了近百年,胡人比例越来越高,唐太宗对少数民族的理解很深,所以一直也没出啥事。但是到了他儿子李治时代,就出现了问题,到了李治的老婆武媚娘上位,矛盾已经一定程度上被激化,比如从太宗开始就跟着大唐并肩作战的突厥人又一次脱离大唐,独立建国去了。《长安十二时辰》的背景就是突厥复国主义者们在闹事。

而唐玄宗李隆基,只是在快要坠崖的一辆车上踹了一脚,车就翻了。而且不是单纯因为他蠢,李隆基可不是糊涂人。

他当时面临一个大问题,而且基本无解。

 

政府没钱了。

 

我们之前的文章讲过,唐朝一开始的时候人少地多,就跟农民分地,农民拿到地之后按照人头纳税,你家几口子人就纳多少税。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地兼并严重,国家税越来越少。

 

怎么理解呢?比如老王家人治病急需要钱,就去找地主借钱,地主说可以啊,不过利息高达30%,到了月底还不上就拿地抵债。老王没招,不借要死人,借了可能还不上,事实上他肯定还不上,所以老王的地就被弄走了。这套玩法玩个几十年,每个王朝都会出现这种趋势的变化,土地越来越集中。

 

到后来,地都跑地主那里去了,老王一家子只好去地主家当佃农,地主家向国家隐瞒自己有几口子人,所以老王一家子就消失了,不再纳税,这种人叫“客户”。

 

所以唐朝后期出现个奇怪事,国家人口越来越多,纳税人口却越来越少。你肯定纳闷了,这么简单个问题,很好解决啊,彻查不就行了?大唐也想啊,当时铁腕人物宰相宇文智(一听这个姓就知道是鲜卑贵族)要查清楚这些人,然后他就被地主们在朝中代理给赶下台了。大家好好体会下这种权力的运行方式。

 

那国家收不上来税怎么办?唐朝最后没办法,让节度使们自己解决,国家不拨款了。这下可把节度使们高兴坏了,他们自己清楚自己地盘上的事,各种想招赚钱,比如做买卖,让士兵们种地,采矿,这下财权和军权都在节度使手里,节度使权力越来越大。以前节度使敢闹事分分钟断他奶,现在好了,节度使根本不需要央妈,成了独立王国。

 

现在的局面就是:国家既需要大兵团驻扎在北方防守游牧民族南下,又没钱,你说怎么办?

所以唐朝高层对安禄山等人充分放权,希望通过给安禄山放权来让他把工作做好。一开始一片祥和,节度使们都比较安静,没人敢造次,担心政府带着其他几个节度使过来揍他。

而且朝廷任凭安禄山跟他手底下的各种游牧部落勇士结为养父子的关系,安禄山最重要的核心8000死士,叫“曳落河”,都跟他是父子关系。

关于“认儿子”这事,如果太宗活着,他肯定会提高警惕,李世民以前就在太原呆着,隋炀帝让他爹去太原防着东突厥,太原那地方就是抵抗突厥的前线,李世民自己在太原城里养突厥死士,所以知道游牧部落的人对这事很认真,大规模认儿子,肯定没安好心。但是唐朝建国已经过了一百来年,上层贵族谁还愿意去了解草原野人怎么想问题啊,所以坐视安禄山做大。

最后上来踹了一脚的人,是杨国忠。

杨国忠跟杨玉环他俩是远房亲戚,通过杨玉环进了城,他自己会玩一种高端游戏,跟玄宗成了好哥俩。杨国忠和安禄山合不来,经常在玄宗面前说安禄山的坏话,而且不止杨国忠,朝中越来越多的人觉得安禄山权力太大,迟早出事。

 

这让安禄山越来越不淡定,再加上安禄山当时对朝廷应该也很鄙视,用来传送军情的特快专递给娘娘送外卖,混混出身的杨国忠竟然当上了宰相,越看越要亡国。所以他们范阳那边起兵了。

其实换个思路,安禄山的那个势力规模,迟早会被唐玄宗猜忌,就算没有杨国忠,他也会有一天造大唐的反,或者因为尾大不掉被修理。作为对比,大家可以思考下岳飞,岳家军跟安禄山的队伍其实没啥明显差别,都是私人部队,都不听中央号令,都占到了帝国国防军三分之一的编制。而且都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打着深深的私人烙印,如果安禄山没造反,那他就是岳飞,如果岳飞造了反,他就是安禄山

如果只是安禄山一个人想闹事,安史之乱不会发展成那么大规模,因为发动战争是个系统工程,需要人心,需要粮草,需要士气。范阳起兵后,整个河北除了部分大地主,老百姓基本上都强烈支持叛乱,说明当时河北已经跟中央快要脱钩了。有个反例很说明问题,当初武则天上位后,徐敬业造反,但是手底下的人不愿意,很快就把他的脑袋给送朝廷去了。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唐玄宗收到安禄山造反的消息的时候,竟然很高兴地跟杨贵妃说又有人说你儿子造反了(安禄山是杨贵妃的干儿子,尽管安禄山大杨贵妃十几岁)。

这里能看出两件事,一是唐玄宗经常收到别人检举安禄山,这也侧面证明我们刚才说的那件事,时间长了,检举的人越来越多,玄宗迟早怀疑安禄山。二是玄宗真老了,当年的神勇天子变傻逼了。

很快消息就被确认,大唐仓皇迎战,精壮武士都在边疆,所以只能招募新兵仓促迎战,由西域名将哥舒翰带领新募集到的部队到潼关抵抗叛军。

一开始形势还不错,不过很快就内部出了事。

因为安禄山打出来的反叛旗号是“清君侧”,也就是皇帝身边有坏逼,说的就是杨国忠,安禄山他们武装上访是要去帮皇帝清理垃圾。

所以唐军内部议论纷纷,说是要不咱们去把杨国忠杀了,早点结束战争回家过年?

这些议论迅速传到了杨国忠那里,杨国忠发现哥舒翰呆在潼关一直防守,越来越担心前线军头们不去打安禄山,是不是在打自己主意?

 

所以一再给皇帝出主意,说赶紧让哥舒翰对叛军发动进攻。唐玄宗也糊涂,就逼迫哥舒翰赶紧出战,哥舒翰被迫放弃有利的防守态势,出潼关发动进攻,随后全军覆没,大家看下图就知道,潼关基本和长安是挨着的,潼关陷落,长安不保。

安史之乱有多吓人看长安十二时辰评价不过瘾快读此文了解盛唐悲剧之源!

 

听说哥舒翰全军覆没之后,李隆基连夜带着老婆孩子跑路了,准备去杨氏兄妹的老家四川成都避难。没想到,到了马嵬坡禁军发生哗变,把杨国忠砍了个稀巴烂,然后围住皇帝住的地方说杨国忠造反,我们已经帮皇上把他杀了,不用谢,此外请把他妹妹交出来,我们怀疑她也谋反。谁都不相信杨贵妃那个脑子会造反,但是一群军头手持滴血的长刀在外边要人,这还能咋办?皇帝只好一摆手,把杨贵妃交出来勒死了。

 

不过事还没完,皇帝正要走,一帮老百姓围住皇帝,说是求皇帝不要走,带领他们收复长安,皇帝说那啥,我还有点事先走了,你们有啥事跟我儿子说吧,然后丢下儿子跑掉了。儿子就是那个肃宗李亨。玄宗这次逃跑,直接把自己的合法性跑没了,权力在于人心,大家觉得你是个怂逼的时候,你的权力也就蒸发了。

 

玄宗去四川了,李亨跟农民们沟通完感情后,带着队伍去甘肃了。去甘肃干嘛了?

 

刚才说了嘛,帝国两大支柱,东北和西北各一个集团军群,现在东北的反了,西北还有一支边防军,他去找那支部队去了,而且那支部队也是突厥,党项,吐谷浑等游牧部落组成的。随后太子李亨到了宁夏灵武,灵武就是史书里经常提到的朔方,然后李亨在大家的簇拥下称帝,表示要带着大唐抵抗叛军。

 

旗帜竖起来了,大家就有奔头了,大唐的中兴三杰,李泌,郭子仪,李光弼带着队伍赶过来。而且大唐的长安京兆尹(长安市市长)在长安城外带兵对叛军发动了一次进攻,杀了叛军数千人,也去投奔肃宗。

 

李泌不多说了,少年天才,大家这两天看的那个《长安十二时辰》里的那个主角就是。

 

刚才我们说了,哥舒翰是突厥人,安禄山是突厥和粟特人混血,对平定安史之乱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李光弼是契丹人,你们再感受下唐朝的将官组成成分。

 

郭子仪也比较奇,两次收复长安,第一次是从安禄山那里收复的,第二次是从吐蕃那里收复的,而且回纥人竟然叫他“郭爸爸”。安史之乱之后有次回纥人跟吐蕃人一起来长安打劫,郭子仪一个人上去竟然劝说回纥人反戈一起跟大唐去打吐蕃,吐蕃骂了句妈卖批,慌忙连夜逃掉了。

 

李亨的小伙伴来了,随后让人又去找回纥,从回纥借了骑兵,一起打叛军,前前后后打了8年,终于平叛成功。

 

不过在这八年里,大唐的一系列操作产生了一系列后果,让场面彻底无法收拾。

 

首先,西域的边防军都调到国内参加平叛,大唐迅速丢掉了西域,下次中原大军再次踏上新疆的土地,要等一千多年后。从此以后大唐不再是一个对外扩张型的帝国,军队失去了外部目标,开始愈来愈内讧。等到安史之乱结束后没多久,大唐的疆域成这样了。

 

安史之乱有多吓人看长安十二时辰评价不过瘾快读此文了解盛唐悲剧之源!

其次,大唐在镇压这次叛乱中,疲态尽显,中央威严丧失殆尽,再也无法对地方绝对形成控制。以往大家不知道其他藩镇会不会听中央的来对付自己,现在知道了。藩镇们本来就可以自力更生,现在更不鸟中央了。

 

最后,大唐为了镇压叛军,把一堆昔日安禄山的下属封为了新的藩镇大佬,唐朝对这些节度使也没有好的办法,打又打不动,谈又没法谈,这些残留不听话的节度使,就叫“河北三镇”,也叫“河朔三镇”,一直也不太听中央的,直到唐朝灭亡。

 

而且有个奇怪的局面,朝廷后来也掌握了一支禁卫军,规模不太大,不过足以形成一种战略平衡,军阀们灭不了朝廷,朝廷也灭不了军阀,就这样一直杠着,啥事都干不成,苟延残喘了一百多年。

 

说到这里大家明白了吧,唐朝在安史之乱后,国家陷入了实际上的分裂,再也形不成合力,所有的能量都在内部被消耗。

 

举个例子大家就知道了。安史之乱之前,大唐就是几匹马拉着的车,车上坐的是皇帝,负责指挥方向,节度使就是拉车的马,几只马奋力拉车,帝国一路狂飙。

 

但是在安史之乱之后,皇权被践踏,中央失去威信,以前拉车的马天天到处乱窜,天子再也没法约束这几匹马,马也不再理会天子的指令,失去了共同方向的马越使劲情况越糟,到处乱窜相互抵消了彼此的发力,最后谁都啥事都干不成。

 

这种乱哄哄的状态,要维持两百年,直到后周节度使赵匡胤起来收拾残局,建立宋朝,建国后杯酒释兵权,收拾掉了军头们,国家才重新回到之前的轨道,但是宋朝没有燕云十六州,疆域比唐朝小的多。赵匡胤他弟弟赵光义有个外号,叫“高粱河车神”,纪念赵光义带着宋朝步兵去挑契丹人,准备抢回汉唐故土,大军前进到安禄山当年起兵的范阳,也就是北京西直门外高粱河遭遇契丹骑兵,被虐成了渣,幸亏驾驶一辆驴车玩漂移,连草原骑兵都没追上,才顺利逃脱。(作者:二号头目;来源:九边公众号)


最新热点时评↓
washiluf.png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