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斯大林的读书笔记与再反思(十二)斯大林为什么要放托洛茨基出国?

  • A+
所属分类:真相大白

“两巨头政治”持续了不到两年就宣告瓦解。因为斯大林对“新经济政策”的态度很快就变了。·

事情的起因是1927年的“粮食收购危机”。这是一个丰收年,各地的粮食产量都不错,但年底粮食收购情况却很糟糕,直接影响到了国家安全和工业计划。

粮食收不上来,是因为农民——主要是富农——在囤积粮食。他们认为粮食价格可能会在短期内大幅度上涨,按照国家收购价卖出去不合适。

之所以有这个预期,是因为发生了“国防危机”,苏联跟英国的关系急剧恶化,随时有爆发战争的风险。苏军紧急扩充了100万人为可能到来的战争做准备。

这事儿跟中国有一定关系。在共产国际的支持下,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成立,又于1924年跟国民党合作,共同建设广东革命基地。苏联和共产国际为国民党提供了大量的援助,还派了很多顾问来指导国民党建设。1926年,国共联合北伐,北伐军进展神速,到1927年3月就攻克了武汉、南京、上海等长江沿线的主要城市。

长江流域一直被视为英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上海则是英国、法国、德国等欧洲殖民强国控制中国的核心枢纽。北伐军打到长江流域,对英国的殖民利益产生了重大威胁。在英国政府看来,这就是苏联“输出革命”的后果。

第二件事是1926年,英国国内爆发了全国总罢工。这是英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罢工,给英国经济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英国政府认为这次总罢工背后也是苏联政府在操纵,实际上共产国际也确实给组织罢工的英国共产党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它确实在往英国“输出革命”。

这两件事严重恶化了英国和苏联的关系。英国政府搜查苏联驻英国贸易机构并占领档案室,单方面废除《英苏贸易协定》并与苏联断交,驱逐苏联代表团并召回英国大使。

英国方面还积极与国民党右派联络,让蒋介石最终选择了与苏联和中共决裂。1927年4月,国民党发动“4.12”反革命政变,大肆搜捕和屠杀中共认识,并突袭了苏联的大使馆。6月,旧同盟国在日内瓦秘密会晤,策动共同反对苏联。同时,苏联驻波兰外交官在华沙被刺杀,苏联境内也发生了多次有预谋的暗杀事件。这些刺杀阴谋主要是白卫军余党策划的,背后则是英国情报机关在支持,斯大林当然也在刺杀的计划范围内,而且是头号目标。

苏联高层对此一致判断(包括左翼反对派):英国随时可能支持波兰等仆从国发动侵略苏联的战争。中央决定进行紧急动员,超过一百万新兵被招募加入红军,发布了对波兰作战的指示。

这个事情产生了两个后果。

首先是托洛茨基再次活跃起来。1927年5月,托洛茨基在共产国际的会议上发言,认为蒋介石的反动是“斯大林-布哈林”对外政策的严重错误所致。随后,他又和季诺维也夫联合搞了一个“八十三人政纲”,抨击共产国际在领导中国革命上的错误,指责斯大林等人的国内政策正在把苏联引向深渊。

1927年10月23日,中央全会讨论了这份声明,认为是在危机时刻分裂党的纲领,决定解除托、季二人的中央委员资格。同时,把《八十三人政纲》发给全党公开讨论。在全党讨论中,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党员表示支持中央的方针政策。

托洛茨基和季诺维也夫拒绝接受全会和全党的决议,认为这都是斯大林操纵的结果,决定把争议扩展到党外,直接诉诸人民群众。他们组织地下印刷厂大量印刷和散发“八十三人声明”等政治传单,并组织支持者在各地举行集会和示威游行,向中央施加压力。

11月7日,是十月革命胜利十周年纪念日。莫斯科和列宁格勒的街头出现了两支完全不同的游行队伍:一支是苏联党和政府组织的庆祝十月革命的群众游行,另一支是反对派分子组织的反对党中央的政治游行。双方在街头相互对峙、各自行进,而在后者的队伍中还喊出了“托洛茨基万岁”、“季诺维也夫万岁”的口号,并抬出了托洛茨基和季诺维也夫的画像。反对派和支持党中央的游行队伍之间发生了小规模的武力冲突。

《反苏大阴谋》中说,托洛茨基和季诺维也夫集团已经在准备发动军事政变。他们计划重演1917年“二月革命”的成功经验,也就是从街头抗议逐步升级为军事暴乱。首都气氛非常紧张,沙波什尼科夫将军奉命调动军队维持秩序,防止出现大规模流血事件。

反对派人数还是太少,主要以学校青年学生为主,没有闹起来什么大事儿。由于街头抗议这第一步就草草收场,后边的军事政变也就无从谈起。

斗争的双方都知道,当年沙皇政府就是被游行抗议引发的武装暴乱推翻的。托洛茨基看起来确有引导党内斗争向武装暴动发展的意图。出现这种事情,双方的彻底决裂遂不可避免。

游行冲突发生七天之后,11月14日,托洛茨基与季诺维也夫就被开除出党。

随后,在1927年12月召开的联共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中央全会在斯大林的主持下做出了将反对派分子“赶出党”的决议,包括加米涅夫在内的共计七十五名反对派骨干成员被一道开除党籍。

托洛茨基拒绝承认失败,还继续发文章抗议。1928年,处罚进一步升级,他被放逐到了遥远的阿拉木图,他的一些死党如拉狄克等人也被流放。

中央给托洛茨基的流放待遇还不错。在阿拉木图,托洛茨基带着妻子的儿子住在一个城郊的大庄园里边,拥有自己的藏书室和档案室,可以收发私人邮件和接见拜访者。

图片

但他不甘心过这种淡泊的和受监控的庄园主生活,仍然继续躲在在庄园里对老部下发号施令,组织反对派活动。23岁的儿子谢多夫,成了他的秘密联络员。托洛茨基后来在《列昂·谢多夫:儿子、朋友、战士》这个小册子中写道:

“对外联络完全由列昂负责。他常在下雨的夜晚或者在大雪纷飞的时候离开房子,或者为了避开监视者的注意,白天躲在藏书室里,会见交通员的地点或者在公共澡堂,或者在郊外很深的杂草从中,或者在挤满了带着马匹、驴子和商品的吉尔吉斯人的东方式集市上。”

谢多夫差不多按照“一周一百条”的速度传递着秘密消息。

托洛茨基回忆说,从1928年4月到10月,他“收到约一千封政治信件和文件,约七百份电报。同一时期,我们发出了五百份电报和至少八百封政治信件”。

这种密集的政治联络很快就被国家政治保卫总局发现了。1928年12月,一个政府代表来向托洛茨基提出了严重警告,要求他立刻停止政治煽动,但毫无效果。这样,1929年1月18日,国家政治保卫总局特别会议做出决定,将托洛茨基驱逐出苏联。

这个处罚也是相当宽容的,而且稍微显得有点奇怪。

为什么是驱逐出境而不是逮捕下狱?为什么要主动放弃处置托洛茨基的主动权?

后来斯大林应该相当后悔这个决定,他没想到托洛茨基在被驱逐以后还会继续在国际国内组织那么大规模的反对苏联政权的活动。我个人猜测,斯大林最初的想法应该是:你不是想搞世界革命吗,那就去欧洲搞吧,不要在苏联搞。我只想在苏联建设好一国社会主义,你去欧洲想怎么折腾都行,德国革命、英国革命随便你,只要不在苏联内部折腾,不给苏联惹火上身就行。

斯大林可能认为,把托洛茨基驱逐到欧洲,不仅可以消除他在国内的影响,还能给资本主义列强添点乱,大家甚至还能继续当革命战友,在不同的战线上为社会主义运动做贡献。

遗憾的是,托洛茨基完全不这么想。政治失败的羞辱让他对世界革命理想失去了兴趣,此后人生唯一的目标就是推翻斯大林、返回苏联掌握政权。为了达成这个目标,他什么事情都可以干,包括和法西斯分子合作、支持德国入侵俄国、对斯大林及其盟友采取暗杀恐怖手段等等。这让斯大林不得不改变想法,于19408月,德国入侵苏联前夕,派人把他杀掉了。

关于斯大林最终决定消灭托洛茨基是前因后果,我们会在后边细说。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托洛茨基离开苏联不是“逃亡”,而是斯大林主动把他放走的。名义上叫“驱逐出境”,但事实就是:不管托洛茨基怎么玩了命的反对斯大林,斯大林还是决定放托洛茨基一马。不仅给活路,而且给自由。

斯大林当然知道,一旦托洛茨基离开苏联,再打击就很困难了。托洛茨基到了国外,会更加肆无忌惮的写文章批评斯大林,这是可以预料的。在国内还能管一管,在国外就不可能管得了,造谣也好、辱骂也好,都拿他没办法。如果想让托洛茨基闭嘴,只需要加强监管即可,在阿拉木图,怎么收拾他都比在国外更方便。但斯大林没有这样做。所谓“人正不怕影子歪”、“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世界上抹黑苏联、抹黑斯大林的人太多了,多托洛茨基一个不多,少托洛茨基一个不少。只有当托洛茨基采取恐怖暴力手段甚至不惜投敌卖国来试图颠覆苏联政权的时候,斯大林才决心将其彻底消灭。

早在阿拉木图期间,托洛茨基就意识到通过正常的党内斗争程序已无法战胜斯大林。1927年11月27日,在德国当驻外大使的老部下、被列宁从书记处赶走的克列斯廷斯基,给托洛茨基写了一封信,这封信建议采取新的策略:让“托洛茨基分子”放弃公开斗争,假装向斯大林悔过,继续占据党内关键职位,从内部秘密争取更多的支持者,伺机推翻或者消灭斯大林的统治。

托洛茨基接受了这个建议。从1928年开始,皮达可夫、拉狄克、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等人按照这个策略,纷纷给中央写信悔过,谴责托洛茨基,承认自己以前的反对派活动是“惨痛的错误”。

斯大林宽大的接受了这些人的悔过,他们被很快批准从新入党,并被授予了新的职位。这些人回到党内以后,一边装扮成最热衷于吹捧斯大林的马屁精,在公开发言中怎么肉麻怎么来;一边暗地里继续扩大反对派组织,对外与托洛茨基勾结,秘密策划各种恐怖和破坏活动。这成为引发1937年“大清洗”的重要原因。(作者:李晓鹏)

附录:

《关于斯大林的读书笔记与再反思(一)前言》

《关于斯大林的读书笔记与再反思(二)从鞋匠之子到党的领导人》

《关于斯大林的读书笔记与再反思(三)迎接列宁回国并代表列宁做政治报告》

《关于斯大林的读书笔记与再反思(四)“一生之敌”托洛茨基火线入党》

《关于斯大林的读书笔记与再反思(五)十月革命与苏俄内战爆发》

《关于斯大林的读书笔记与再反思(六)天降猛男:内战中的斯大林》

《关于斯大林的读书笔记与再反思(七)谁是刺杀列宁的幕后黑手?》

《关于斯大林的读书笔记与再反思(八)“列宁遗嘱”为什么没能打倒斯大林?》

《关于斯大林的读书笔记与再反思(九)斯大林如何保住了总书记的职位?》

《关于斯大林的读书笔记与再反思(十)斯大林是如何击败托洛茨基的?》

《关于斯大林的读书笔记与再反思(十一)新经济政策的存废争论与“三驾马车”决裂》

《关于斯大林的读书笔记与再反思(十二)斯大林为什么要放托洛茨基出国?》

《关于斯大林的读书笔记与再反思(十三)斯大林是如何成为最高领袖的》

《关于斯大林的读书笔记与再反思(十四)斯大林“五年计划”的巨大成功》

《关于斯大林的读书笔记与再反思(十五)农业 集体化与1932年大饥荒》

《关于斯大林的读书笔记与再反思(十六)基洛夫遇刺案(1)》

《关于斯大林的读书笔记与再反思(十七)基洛夫案与大清洗的关系》

《关于斯大林的读书笔记与再反思(十八)澄清关于“斯大林谋害基洛夫”的谣言

《关于斯大林的读书笔记与再反思(十九)莫斯科大审判是一场“表演”吗》


最新热点时评↓
washiluf.png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